164年前,一条400米长的窄土路就是如今繁华南大街的雏形;20多年前,四座过街天桥飞架南大街,让南大街变得更立体生动;10年前,海港路地下通道开工建设,标志着南大街的交通模式再度被刷新……
一次次改造、拓宽、配套,南大街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烟台第一街,如今,南大街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烟云里,寻找那些年那些天桥和地下通道的记忆。
老华联天桥:第一个被拆除的天桥
说起老华联天桥,当年曾在天桥南侧经营星苑音像店的老板刘洋印象颇深,他开办这家音像店的时候,天桥还没建设,是一段时间以后才施工的,算起来差不多是1995年前后的事情了。今年43岁的市民曲女士,如今对于天桥的唯一印象,也和星苑音像相关。当年,只有20多岁的曲女士在胜利路北头一家单位上班,一次经过天桥,忽然听到一阵清脆悦耳的音乐声,宛如天籁。她不自觉地停下脚步,循着声音找到了星苑音像……这是老华联天桥如今在曲女士心中唯一的记忆。而网友“灵光”则记得,以前赶夜市的时候,桥下面有个租书的,经常在那里租书看。“猛地一想,突然感觉好温馨啊。”不过,比以上几位都更“有料”的,是网友“睁一眼闭一眼”,因为这位网友当年给孩子在华联天桥上照过相,不止有抽象的记忆,还有照为证!
关于老华联天桥的具体建筑年代,记者查询了多个部门,都没有找到相关数据。但在新闻报道里,记者查证到该天桥是烟台第一座被拆除的老天桥,2004年拆除后,一直没有重建。
老泰丰商厦天桥:烟台最早的天桥
南大街与四德街路口向西50米处,位于老百货大楼和泰丰商厦处的天桥,建设于1992年10月,在有据可考的天桥里,算是烟台最早的一座天桥了。
相信很多人都记得泰丰商厦下面的炸鸡(烤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这里的炸鸡(烤鸡,两家店,各自经营炸鸡和烤鸡,市民常常分不清谁家才是老字号)几乎是一座城市好生活的标志。如果到泰丰商厦,哪怕只是买一个鸡腿,也是可以幸福很久的事情。“以前逢年过节,排队的人能排上百米,有的人还买不到。有一次下午4点炸鸡都卖完了,我点了一下,竟然还有60个客人在等。”在一次采访中,泰丰炸鸡店的老板刘先生曾这样告诉记者。
1992年建成时,这座天桥没有通往两侧商厦的台阶,后来在南北两头延伸,南面直插泰丰商厦二楼,北面则通向一家金店。这座老天桥属于钢架混凝土结构,台阶部分因为属于钢架桥是钢架台阶,走起来“砰砰”响,天桥上白天晚上都会有很多地摊卖各种小东西。这座天桥历经21年风吹雨打后,于2013年9月25日晚11时“下岗”。这时,天桥南面的泰丰商厦、百货大楼、北面的供销大厦皆已成为过去式,所以现已更名为振华购物中心天桥。不过,炸鸡(烤鸡)的香味依旧在空中弥漫。
今年年初,在拆除天桥的位置,一架全长约61.25米、桥面全宽5.5米、净宽4.8米、人行横道宽3.2米、桥身高约5米、使用期限为100年的新天桥投入使用,新天桥安装了遮雨棚、广播、电子监控等信息化设备。
亚细亚、文化宫天桥:姐妹花同建同拆
这两座天桥距离很近、建造时间又相差无几,很像一对姐妹花。文化宫天桥建于1993年8月,亚细亚天桥建于同年10月。这两座仅比老百货天桥小一岁的天桥,经历了20年的风雨后,也是老态龙钟,到了退休的时候。于是,这3座天桥同时在2013年南大街人行过街天桥提升改造工程中被拆除重建。“建造之初,这些天桥与整个南大街建筑风格颇为吻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三座‘服役’二十多年,简单钢结构,由普通铁、钢板、混凝土构造,护栏简单的过街天桥已显现出老态,不少地方都已锈迹斑斑,很多铁板桥面防滑性能很差,而敞开式的设计既不能遮风,又无法挡雨,无论是在市容市貌,还是实用性上都已经无法适应城市的发展。”于是,天桥提升改造成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重要工程项目之一。
如今,新的过街天桥设计有自动扶梯、玻璃幕墙、景观亮化、防滑走廊、监控广播等设施配置。三座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均为100年,安全等级为一级,桥梁上部为全钢结构,桥梁每侧设置上下行变频自动扶梯各一部,桥面铺装钢纤维细石混凝土加深圳润通新型改性聚氨酯彩色防滑路面材料,人行天桥设置全桥电子监控、广播远程控制系统及夜景亮化。
新亚细亚天桥全长约43.75米,桥面全宽6米,净宽5米;新文化宫(振华国际广场)天桥全长43.4米,主桥全宽6米,净宽5米。
2014年6月,亚细亚过街天桥和文化宫过街天桥通过验收投入使用。